“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名篇《师说》,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表现了韩愈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韩愈为什么写《师说》,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从当时的写作背景谈起。
1.《师说》的写作背景
自魏晋以来,古代士大夫阶层靠门阀制度、世袭制度等手段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上层士族的子弟,凭借高贵的门第,不管品德高低,智力强弱,都可以做官。这种特权思想导致他们不学无术,鄙视老师,整天花天地,斗鸡遛鸟,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这种风气一直到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仍然存在。
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为文送李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
以一已之力向在皇权统治下的封建制度、特权思想宣战,可想而知,当时的韩愈要承担多大的压力和风险,又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来面对随之而来的祸端。正如他的好友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所说:“自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果者数矣。”
《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是目前引用最多的一句名言,很多人人都知道这句话,那它传递出什么含义呢?
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含义
作为一名老师,主要有三项职责:一是传道,二是授业,三是解惑。
传道,站在韩愈角度来讲,一是传修身齐家之道。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本的道德修养,就是用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来指导学生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二是治国平天下之道。在修身齐家之道基础上,进一步传授规律之道,对历史规律、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特别是封建思想下的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如何利用儒家和道家思想去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实现国泰民安的理想。
授业,就是传授学业知识。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老师则按照开设科目选择儒家经典等书目以授业。
解惑,则是帮助学生解答传道和授业中的疑惑。学生对书中之意产生疑问,对人生理想产生迷惑,对社会现象产生不解,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破除迷津,走出迷雾,纠正方向,防止误入歧途。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更多的是深化和践行。
3.何为师?
师者,从狭义上来讲是学堂中的职业教师,从广义上来讲,男女老少,贩夫走卒皆可为师。只要从他那身上学习了知识,懂得了道理,皆可拜为师,山东人向陌生人问个路或打听个事首先尊称一声老师,就是这个道理。 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初期,印发他的《到韶山》一诗。他向有“荆楚才子”之称的梅白征求意见,梅白提出“别梦依稀哭逝川”的“哭”改为“咒”更好。毛泽东欣然接受,称梅白是“半字之师”。
4.如何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老师,不单单是学生的教育者,更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做为一名职业教师,学为人师的意义在于教化内容,以坚定的信念影响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广博的学识教导学生,以博大的仁爱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乐为人师。
陶行知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韩愈时代早已封存在历史的印记中,尊师重教已蔚然成风,成为我们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尊师重教传统,让尊师重教焕发新动能,助力民族之伟大复兴。
韩愈的《师说》中对于为人师的定义,主要是从儒家的立场来进行阐述的。即传道受业解惑。
传道,就是传圣人之道,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道理。道,包含了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更多的是一种哲学思想的提现。道,既是宇宙自然的本源规律,在儒家看来,又是人所必须遵守的道义和信条和标准。这是从人生大方向上来谈师者的职能。
授业,则是从具体来谈传道之事。道者,乃老子强名之。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意义。如何让这些抽象的意义具象化,就要通过授业来实现,道体现在知识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师者,从“六艺”以及诸子百家和其他文化层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授业是传道的具体表现。
所以,在我看来,传道受业解惑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总体和具体细化的关系。道是方向,业是道路,惑则是歧路,师者,领路人也。
一点妄言,请诸君赐教。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