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都是各自的名句啊。但是实际上,是杜甫的“月涌大江流”写的更好。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古至今争论不休的地方就是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到底谁写的好一些。
但是实际上把这两联相同的地方,都是写的平野江流。这两联十个字有五个字是相同的(平、野、江、大、流)…….其中相似的地方便是境界都很阔大,笔力都很浑厚。但是论其中的差异,就是创作背景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语言风格不同。
创作背景
李白诗背景
李白这首写在开元十三年秋。他这时候刚离蜀东游,沿着长江过荆门。诗中所写景色是紧扣时间地点的。李白这时候第一次出远门,看见这大好河山,自然内心激荡不已。“江入大荒流”一句便有些蛟龙入海的意思。是很能代表高扬奔放的“盛唐气象”的。
杜甫诗背景
杜诗呢则是在代宗永泰元年写的,有意思的是,这首诗的创作地点也是在杜甫离蜀所写,但不同的是,杜甫是流亡,因为他在蜀国的靠山剑南节度使严羽去世了….这时候写的肯定就是流离、动荡的景色了。借着夜空旷野的荒凉背景,又是一番星垂月涌的动荡景色,便联想到家国动荡、以及自己的流离失所。一派苦逼的情绪月跃然纸上。
风格笔法
杜甫之笔法
其实这两联是非常有李、杜特征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可以说不加雕琢,出口而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则是锤炼到深,“垂”、“涌”二字便可见一般。平野空阔,天幕便好似笼盖四野(敕勒歌写作“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看繁星自然直垂天际尽头,而后又是江流大浪随月光而起伏奔涌,不可谓不阔大,不可谓不动荡野。但其实在我看来,“星垂平野阔”这句是先得的,相对来讲,“月涌大江流”则是为了对仗而精炼出来的,较之前句,便略失色。
李白之笔法
李白这句呢,前人其实是比较诟病的,黄生《杜诗说》里谈到:李白也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句法大概和杜甫相同,但是内涵比杜甫的便少的多了;林庚直接说李白的四句就当的是杜甫的两句。这么说是没错的。
综上,所以说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的更好。前文已经提到了过了炼字,李白不如杜甫;内容张力,李白不如杜甫。所以就这首诗这两联来说,自然是杜甫胜出。但是还有人给李白洗地,非得谈谈写作感情,这点我就很纳闷了,难道笑着唱歌就比哭着唱歌要水平更好了吗?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是,李白成诗更早,而杜甫后来这首肯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毕竟老杜是李白的铁粉。所以杜甫其实是站在李白的肩膀上作诗啊。
比高低无非在美感与气势。声律之美的功能和用途,就是使平凡的文字组合,有声韵之美。这点杜甫是绝对沾光的。
可惜李白,他能用气势美启动声律美,隐隐间就含气势凝聚声律美的震撼。
有一种美必须天天精心打扮;有一种美天生具备纯真自然。
这个世界,毕竟能从打扮获取美感的人众普遍些,于是当每日打扮的过程印入生活环节,人们就会觉得打扮是一种生活,是生活的一种美的旋律。
杜甫精雕细琢,李白浑然天成。杜甫深沉细腻意境封闭,李白任性意味深长,意无止境。
李白面对大江,勺一瓢江水而不阻大江东去雄姿,却又得江天全景的韵、势;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以星亮平野,月华染江滔,意境凝固于星下野月华江,使江水不住在月华下翻滚而无去志。
相比美感及气势,李白还是胜杜甫一筹。山随平野尽而不尽,江入大荒而与大荒比雄风。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