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伯牙绝弦,再无知音。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己没,世上无知音。
上词说得是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著名琴师,和钟子期为密友。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俩人经常一起自娱自乐。在伯牙看来,钟子期就是他的知音。
后来,钟子期病故了,伯牙非常悲伤,觉得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欣赏他的琴乐了,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钟爱的琴摔碎,琴弦剪断,再也不弹琴了。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这便成了一个典故故事。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某方面的修为过于高深,就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认同。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孤立的尴尬境地。
也许有人问,照这么说因为和寡就不该曲高了吗?当然不是。任何一个学科,一个领域,要想发展进步,就得有所突破。这就需要精英们孤心苦诣,独步天下。只有登峰造极,才能遥遥领先。若是泛泛而为,浅尝辄止,学科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甚至远远的落在别人后面。反过来,一些学科若过于高深,就会曲高和寡,不为大多数人接受,影响到它的推广。
如何平衡,这就要针对不同的受众,对于欣赏层次高的人,不妨阳春白雪,乐曲高妙;对于普通受众,下里巴人,就应高山流水有知音,照顾到他们的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真正作到雅俗共赏。
“曲高和寡”语出《宋玉.对楚王问》,意思是说,曲调高深了,能跟着唱的人就少了。
曲高和寡好不好呢?
我们要明白:“曲”和“和”,是两种人,“高”和“寡”是两回事!不能因为“和者寡”而否定“曲高者”。“曲高”本来是好事。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好吗?你阅历丰富,见解独到有错吗?倒是“和寡”者有待提高能力罢了。
西门豹“曲”高,“和”者寡。
当年西门豹出任邺令,“弹奏”了气壮山河“一曲”——破除迷信除巫,发动群众开渠。在开挖十二条渠道时,老百姓不理解,“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而当“皆得水利”旱涝保收时,西门豹的“高曲”终被百姓领悟。
毛泽东“曲”高,“和”者众!
毛泽东同志用非凡的气魄,卓越的才能和高超的艺术,在中国大地上,“弹奏”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高曲”,深受全中国人民喜爱。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一“曲”《论持久战
》,“弹”出了战争的形势和特点,预见了战争的前景和进程,指出了胜利的道路和方法,鼓舞了全国人民必胜信心和抗战斗志。琴曲一弹,鬼子胆寒!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解放战争的三部神来之“曲”,谱写了美蒋必败、人民必胜的乐章……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铿锵之“曲”,给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定调”,奏出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的和平环境……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主题“曲”,唤起了全国人民建设家园的冲天干劲……
………………
中国人民懂得毛主席“高曲”的心声,世界人民敬仰他的“曲高”,反动派闻风而丧胆,闻“曲”而颤抖!
曲高和寡,未必不好;
曲高,和者未必寡也!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