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请。我们国家对“肾”总是“情有独钟”,关于“补肾”的话题总是会让大家“多停留几眼”。然而,您所想的肾脏和现代医学中的肾脏存在“差池”;西医认为“肾脏是排泄的器官”,主要的“业务”是排尿和排毒;聊到“补肾”,吃某种食物并不会有神奇的效果;真正的补肾、养肾和强肾,更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状态”,吃、喝、动、睡齐下手,让你的肾脏趋于“和谐”。
吃“腰子”可以补肾?
这是一则在市面上广泛流传的言论。然而“以形补形”的理论并不存在,没有任何科学机理。从营养组成角度来看,腰子(动物肾脏)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等营养素,然而这些营养素和所谓的‘补肾’无任何关联。从根本上来讲,“补肾”是一种“中国传统医学当中的理论”,这种“以形补形”的理论只是一种天真的想法;无论是肾还是肝,指望吃某一种食物起到“补身”作用并不靠谱,完整、健康且优质的肾功能,完全来自于一个“完美的身体”,而身体的健康更多是一个“全面的状态”,包括均衡膳食营养、运动锻炼、休息、心情、遗传等多个方面。
所以,无论是腰子还是韭菜,再或是红薯等食物,它们并不存在“神奇的补充作用”,不可盲目崇拜。
吃什么,对肾有好处?
护肾餐食,靠某种食物并无意义;“补肾”需要“全面且均衡的膳食”,样多量少,多素少肉,多淡少咸,减少食盐、脂肪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促进肾脏健康。
保护肾脏,请从“生活小事”做起:
少吃盐,肾脏会更健康:
毋庸置疑,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存在“食盐量超标”的问题,然而钠离子大量摄入会对肾脏造成不小的损伤,增加高血压等问题的发病风险。
所以,保护肾脏应从“限盐”开始,将自己每日的食盐量严格控制在6克以下,儿童应该控制在3克以下,吃“有味道的食物”,减少食盐的添加量,做饭时做到“起锅放盐”。
保持健康体重,您的肾脏会更加健康:
肥胖,虽然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词语”,但它却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肥胖本身会导致肾小球肥大或者硬化,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肾损伤。肥胖和肾脏疾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率比过去增长了10倍之多。
也就是说,“保持健康体重”是保护肾脏的基本要素,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少吃多动,吃动平衡,控制餐食摄入的总热量,通过运动增加能量的代谢,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之内。
除了这些以外,还要请大家“足量饮水”,每日饮水1500—1700毫升;避免憋尿,有尿及时排;拒绝乱用药、滥用药,有病可以吃药,但要按照医嘱定量、定时服药。
保护肾脏,应该是一种“全面的状态”,好好吃饭、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拒绝生活中的“不健康习惯”;愿肾脏安好,全家幸福。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日渐丰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过度劳累使身体疲惫,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导致精神紧绷,容易伤肾。人们越来越喜欢熬夜工作或娱乐,熬夜除了会伤肝也会伤肾。保健品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所谓的保健品,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给肾脏到来了负担。此外,许多人认为喝酒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可以促进我们的血液循环,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但是这个说法在医学上并不成立,过度的喝酒还会毁了我们的肾脏。
可见,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会伤害肾脏。而肾脏作为健康先天之本,一旦肾功能不足,人就容易出现衰老和各种其他的病症。您害怕了吗?肾脏作为一种器官,对于人们的身体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补肾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许多人认为,肾脏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最重要器官,所以很多男士也非常关注补肾这个话题,但是你知道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补肾吗?
1、排尿量
正常人每日的排尿量一般来说在1000至2000毫升左右。如果少于800毫升或者多于2500毫升,且小便有泡沫出现,这有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这时需要提高警惕。
2、腰疼腿软、头昏眼花
肾功能较差的人经常会腰疼腿软,而肾功能较好的人,睡眠质量好、脚步也较轻快,你是属于哪种呢?
3、出现水肿
患有肾脏病的人在早上起来脸部或眼睑出现水肿,但在休息后会减轻。这是因为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导致激素紊乱以及尿蛋白的流失。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状,那么你要注意了!应该要及时补肾,或者及时就诊。
可见,肾脏作为一种器官,对于人们的身体非常重要,应该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养肾和补肾呢?先给大家3个方法:
首先是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尽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适量摄入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食物。
其次,在运动方面,应该平时要加强的身体锻炼。在锻炼时,注意增加对腰部的锻炼,也可以做一些刺激脚心的按摩,这样能够强身健体,防止过早衰老,同时也能促进睡眠和食欲。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要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
再者,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应该要以一种轻松的心态面对,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休息。
只有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才能慢慢地调养身体。要记住,如果肾脏受到了伤害会导致人体的动态失衡,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疾病。
参考资料:
贺晨耘,《浅析慢性肾病的特点、治疗与预防》,大家健康(学术版),For all Health,2015年05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