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点击关注。中秋家乡有哪些习俗让我再一次想家,虽然现在在外地上学,但是中秋节的习俗我却没有忘记,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得家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是陕北榆林,具有浓郁的黄土气息,也有许许多多的习俗,每年的中秋,榆林地区的大街小巷都是一片油香满街飘的场景,还有许许多多中秋节赶着回家的人们。
- 吃月饼 小时候妈妈的味道
吃月饼是全国各地的习俗,是中秋的必备美食,但是我的家乡榆林的月饼与其他地区却有些不同,榆林人每年在中秋节要制作许许多多的月饼,一方面在家储藏,一方面过节串亲戚必不可少。储藏月饼是因为大多数农民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陕北黄土地比较贫瘠,秋季新鲜蔬菜减少,农民地里干活一般就是一天,月饼也成为了必备干粮,八月十五榆林的大街巷都是人们都在制作月饼,有时还得排队做月饼,月饼的馅可以是店主选择或者是自己准备,有糖、芝麻、葡萄干、瓜子等等,榆林人吃月饼很讲究的,专门挑选手工制作店,记得小时候的时候,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妈妈每年在村头的制作手工月饼的地方,做四五十个月饼,特别馋,每天吃四五个,吃的胃都不舒服了,但是非常开心,当时村里各家各户都准备中秋月饼食材,制作月饼,现在村头制作月饼的地方已经消失了,但是吃月饼的习俗并没有变,外地上大学的我好想再吃当初的月饼。吃小时候的味道。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 祭祖
不只是清明节祭祖,在中秋节来临时,每家都会去自己家的墓地去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对逝去亲人中秋节问候,一般都是一大早拿好祭祖的酒壶,祭祖食物,爬山去墓地烧纸,小时候陪着爷爷去给祖先烧纸,放鞭炮,磕头,这些习俗礼节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并没有见过,但是可以深深感受到那种对亲人的思念,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表现源远流长,寄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全发自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在我国历史上,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开始大创造的时代,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黄帝崩,葬桥山”,就是今天陕西省桥山黄帝陵。每年清明时都在这里进行黄帝陵祭祀。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礼仪的显著特点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正可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也不愧是表达思念的时节。
- 赏月
在家乡每年的八月十五,好多人选在十五晚上赏月,赏月的历史:《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民间拜月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在那天一般家里会准备丰盛的晚餐,小时候肉是最想吃的,家里会买肉做一次丰盛的饭,就像过年一般。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一般来说,中秋节在外地的人大部分都会选择回家,和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团聚,家乡也不例外,女孩回娘家,亲戚们会互访,带着月饼等礼物去探访,增进彼此之间的亲情,有时候在工厂打工的人们还会受到老板的月饼礼物。
- 猜谜
家乡猜谜比较少,但有些地方还是有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来猜谜获奖或者是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 每个地方虽有各自的习俗,但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要让这些节日离我们远去,中秋回家看看吧,
中秋到了,祝大家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
习俗,每个家乡都是有些不一样的,快来看看我们家乡的习俗吧。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