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作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开国功臣,跟随刘邦一起创立了汉朝,不仅在当时,对后世来说也是功不可没。但是面对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皇帝的心思就各异了,毕竟是跟随自己一起创立王朝的人,有很大的功劳,所以封赏是必须的,但同时也会担心他们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所以削权甚至是杀掉也都是手段。而在汉初三杰这三个人当中,韩信最惨,萧何次之,唯独只有张良一个人得以善终,这是为什么呢?
汉初三杰,生动地诠释了“保命三计”,即上中下三计,这也是历史上开国功臣逃不开的三种选择:功成身退为上计;示之以弱为中计;示之以强为下计。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分别选了上中下三计,结果迥然不同。
一般说来,开国功臣们追随主公征战沙场,就是为了博取一世功德、子孙富贵。在对外战争中获取胜利之时,就该是论功行赏之日。然而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误区,因为军阀混战结束后,马上就会进入更加残酷的内部政治斗争。
高鸟尽,良弓藏。这种情形基本上在历朝历代形成共识,尤其以刘邦和朱元璋两位草根皇帝最为残酷。然而那些在征战时神勇无比、智谋近妖的功臣们,却都绕不开这个怪圈。能够真正认清开国之初政治斗争本质的人寥寥无几,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更是少之又少。
大多数功臣引颈待戮,能做出反抗的都非凡人,下面我们来看看汉初三杰的三种应对,最后附加另外一位神人的神级操作:
1.下计:示之以强
韩信被后世奉为“兵仙”,其在军事上的成就受到万世景仰。然而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便是太过高调,已经到了很不给领导面子的地步。他在击败项羽前做过两件事,早已为他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其一,多多益善。这个典故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一次刘邦与韩信交谈,问韩信各将领的领兵能力,韩信说各有差异。于是刘邦又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韩信回答说陛下可领兵十万,刘邦很高兴,又问韩信他能领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
这点其实无需否认,韩信是“兵家四势”中“兵权谋”的代表人物,与“兵形势”代表人项羽不同,项羽打仗在乎少且精,而韩信则是可以充分调动手下所有兵力,无论多少。
大家是不是也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可惜这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刚才问你话的是你的大BOSS,年终奖金多少,升迁有没有希望都系于他的身上,现在你竟然用这种蔑视的语气和他说话,即使这是事实,也一定会招来老板的记恨。
其二,要挟刘邦。荥阳之战,刘邦与项羽僵持不下,眼看就要支撑不住。而此时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在项羽的后方,只要他加入战团,就可以左右任何一方的命运。韩信竟然在此时向刘邦提出要求,要做代理齐王,分明就有要挟之意。好在刘邦也是非常之人,在盛怒之余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封他做真正的齐王。
从这件事上,刘邦就彻底对韩信起了戒心。于是在建立汉朝之后,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御守匈奴。
其实到此韩信并未彻底招致杀身之祸,然而他性子中自带的高傲又一次害了他。他在驻守太原时,认为自己还有能力和匈奴一较高下,这样还能够彰显自己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于是他就上书请求将封地的都城迁到离匈奴更近的马邑,以御边患。
结果呢?不仅自己被困,还招致高祖白登之围。如此种种,刘邦岂能不动杀心呢?都说韩信死于吕后之手,不关刘邦的事。他们两口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这么大的事,怎么会不事先商量好呢?
2.中计:示指以弱
韩信没有搞清楚的状况是,刘邦已经取得了天下,就不需要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了,这样会让君主和子孙都无法掌控。
萧何就很清楚,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自污名节。
其实萧何最开始也没意识到,刘邦出征在外时,派萧何留守,并安排筹集和运送军粮的事宜。刘邦经常会问来人,萧相国在长安都做些什么?来人禀报说萧相国爱民如子,除了督办军粮,还会体恤军民百姓。刘邦听到这个回答默默不语。是啊,我在外面打仗,你却在家里收买人心,莫不是要取而代之?
萧何的门客于是对萧何说,明公已经位极人臣,赏无可赏,如今还做事如此完美,陛下必定认为你别有所图。萧何闻之大骇,于是听从门客的建议,开始大肆敛财,并且向刘邦讨要赏赐。
后来刘邦虽然以贪墨罪将萧何拘禁起来,但是很快又官复原了。
3.上计:功成身退
萧何虽然得以保住相位,但是以自毁名节为代价,并且晚年也过得战战兢兢。相比之下,张良早就看出,开国之后就已经没有了这些功臣的位置,折腾得越欢,死得越快,于是他选择了明哲保身。
在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之际,张良就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只保留了“帝者宾师”的地位和待遇,很少插手政事,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也是默不作声,仅在太子之争中出手救了吕后和太子。
如此一来张良不仅在政治风潮中毫发无损,还能保得子孙富贵。
4.神计:跳出棋盘
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是因为他的格局和视野远在项羽之上。项羽勇猛非常,左冲右撞,但也不过是棋盘中一子,反观刘邦,联合诸侯、善用手下,分明就是站在下棋的视角。
但是千万不要小看天下英雄,能够跳出棋盘的不止刘邦一人,还有一位,叫陈平。
陈平六出奇谋,屡立奇功,他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完全不弱于“汉初三杰”。然而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刘邦甚至还评价陈平说:“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于是对他委以重任,封赏有佳。在韩信身败名裂、萧何战战兢兢、张良隐居不出的时候,陈平依旧能活跃在政治巅峰而不败,着实令人惊异。
其实原因无他,格局不同而已,在刘邦认真下一盘天下之棋的时候,陈平就默默站在刘邦身后观战。所以陈平在汉初最残酷的政治风潮中,做对了几乎每一次选择,都无比准确。智擒韩信、白登解围、巧释樊哙、明智让位,最终出任汉相,受封侯爵,被太史公评价为“善始善终”,着实不易。
因此,汉初三杰之所以在开国之后结果截然不同的,正是因为他们定位不同、应对方式不同。功高盖主之臣,夺取天下之后还在君王面前逞能,那离灭亡就真的不远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