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南北朝的宋文帝时代,百姓感觉好,虽然江山还没完全统一,人们时刻期盼着…况大宋朝其实也只占了一部份土地。南北朝宋文帝的见识广博,他带群臣下田劳作;也可能起自“三国志”孙权的思想。二百年后他也扶犁甩鞭,大臣们跟在身后点种。一些农民见了他们好生奇怪,说他们是农民开荒吧,穿着装束上像,但从面目上一点不像。一传俩,俩传三,围了一群人。有个好奇的非要问个明白,结果细一问原来是皇上带众卿为他们开垦田地,当地的农民都感动的泪流满面。结果是种地的热情都高涨起来了,全国几手没有荒芜的土地,人民生活大大提高。宋文帝刘义隆十八岁接班,兄长因误国被大臣们杀了 ,万钧重担落在了他的身上,他从此立志管好国家。他首先得是给自己立了个“约法三章”,凡事以身作则。二是鋤奸,整顿吏治。三必须让天下百姓有粮吃,有房住,他每天以此三条来检醒自己。他父亲武帝出身贫寒,常督告下边孩子要挂念百姓,文帝深感其教,生活俭朴,大臣们十分敬佩,纷纷效仿,全朝一派新气象。先皇说过“作为皇帝要为天下百姓着想,他们要是连饭也吃不上,那你这个皇上是当到头了”正应了孙权那句话"百姓无五谷不行,皇上没有百姓也不行”。先父的教导刘义隆深深记刻在脑子里,于是他下旨;将农民的租税一律减半,如果秋后农民还欠租,和次年种地困难者,就免了他们的所有租税。百姓看到官府给出的新法令,都欣喜万分,一致起来为国家出力,积极性大为高涨。宋文帝对待百姓比亲人还关心,有一个堂叔为帮父亲打江山立下战功。比较傲横。大旱年把上面发下的粮食把持在手里卖高价,一般臣子不敢管,百姓上京告状。广开言路的宋文帝见大臣拿个奏折迟疑着不敢念,于是一把抢过来一看,立刻火冒三丈,下令把他叔叔刘遵抓回判罪。大臣们一看都呆住了,连义帝父亲都尊崇的刘遵被义帝一下,削职到底,降为平民。从此不管那里闹灾,官员马上上报京城,不敢有半点疏忽。…宋文帝在位期间,天下太平。他取消了瑶役,减轻租祱。农家的粮仓都装得满满的。全国人口增多了,社会秩序安定,家家夜不闭卢。时人都称他为“清明皇帝",至今为后人所传颂。以上后半部以刘遵事起全为照本宣科,不是我自评的。
我们不说唐代繁华、宋代富裕,就说一个人,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赵祯当了42年皇帝,他给当时和现在的老百姓留下了什么?我先说说包拯(包公)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飞溅到仁宗脸上,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接受包拯的建议。作为皇帝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饥荒年间发生了老百姓盗米和伤主的事件。仁宗道:“饥劫米可哀、盗伤主可疾、无知迫于食不足耳”。饥民的死罪,统统免除!四川有一个读书老者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劍门烧楗阁、成都别有一乾坤”。成都太守看后报到仁宗那儿,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风造反,要治罪老秀才。赵祯认为:老秀才急于做官,授于为一个小官“司户参军”了事。
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中写道:“宫中美女数千,皇上终日歌舞饮酒,不关心民间疾苦。”试员认为无中生有,要问罪苏辙。仁宗赵祯认为:皇上设立科举考试,就是欢迎敢言之士。所以赵祯没有治罪苏辙,反而后来苏辙还被提官。宋仁宗赵祯对自己非常严格,有一天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面。但是,他忍着饥饿到第二天。皇后知道劝他以后想吃羊肉汤,吩咐御厨准备着,可是被赵祯拒绝了。赵祯真是一个好皇帝,有一次用餐,吃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要求身边的宫女千万不要声张出去,否则有人要死罪的。
54岁的宋仁宗赵祯去世后葬在永昭陵,位于河南巩县。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他的死讯传到洛阳,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的纸钱烟雾飘满洛阳城上空,以致“天日无光”。有一个官员前往四川偏远地区,看见山沟里的妇女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驾崩。当时的开封,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乞丐和小儿焚纸钱哭于大內之前。时为辽国君主“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前去抓住宋国使者号啕大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草唉”,又说:“我要为仁宗赵祯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从古至今,没有看到那个朝代老百姓和敌国会如此爱戴一个皇帝。从历史记载来看,应该说北宋的宋仁宗赵祯时期是最好的时期,为官为民都皆大欢喜!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