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下,人类是可以控制下雨的大小和地方的(人工降雨)。但考虑到成本收益比(利润率)及实际难度的原因,如果要凭空造雨,可以说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所以没有人真正这么做,也就可以说不能完全控制了。
当然,这是对整个地球生态圈来说,如果你能制造一个小型生态圈,那么肯定会容易点,《穹顶之下》下雨的场景,还有报道说大型封闭体育场内有下雨的情况。不过这好像不是讨论的内容。
我们先来了解下下雨是个什么样的过程的,这可是水循环的经典图,(话说这水循环好像一直都有学习,从小学学到高中都有它,很重要的知识点了)。
由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下雨的几点要素(和和课堂上的三要素不同,不是讨论形成过程):
- 足够水汽蒸发的能量(太阳光等);
- 水汽足够形成积雨云;
- 在积雨层的凝结核。
要实现人为控制下雨的过程,就得从这三点下功夫了。
凝结核这个好办,现在我们能够制造这些,并发射到高空,事实上现代人工降雨主要就是靠它实现的,这个留着后面分析。成本跟其他两个比起来,那就太小巫见大巫了,可行性也更高。
足够水汽形成积雨云和形成水汽的能量这个就比较困难了,技术难度极高不说,还耗费巨大。
且不说本来需要下雨的地方(迫切到需要人工干预)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水份形成水汽(缺水)。
单要将这些水蒸发成水汽漂上空,那就耗费巨大了。别看天上的云不大,但是随随便便覆盖一座小城,那是完全没问题的,你可以想像这么大片云,需要蒸发多少水汽,需要耗费多少能量,人工耗费得多么大。
水汽上天了,形成积雨云这一步,又是很困难的事了。首先,你得让蒸发的水汽聚集在指定的地方上空,这就不太可能了,实现难度极大,高空中流动的无处不在的风,会把蒸发的水汽吹到任何地方。除非你有魄力和能力将整片区域的水汽含量提高,不然是不可能的事了。然后你要将水汽液化成积雨云,这个凝结核可以控制。事实上,人工降雨就是这么做的。
所以,足够的能量和形成积雨云的足够水汽,这两点基本杜绝了人们完全控制下雨的地点、时间以及大小等,除非耗费巨资,大动干戈。
在人工降雨中,也就只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下雨过程。例如将下雨时间提前或延后,北京奥运会的晴空万里就是提前下完雨后的效果。
^ 打入云层的碘化银火箭弹
至于干旱地区的人工降雨,一般是当地空气中水汽充足,但是由于气候原因,没有冷空气的出现,水汽无法液化,形成不了积雨云;或者本来是上空有积雨云飘过,但是没有形成下雨条件(液化水滴重量不够下落),就在当地下不了雨。前者一般使用飞机大面积喷洒干冰之类的凝结核,后者则在是使用大炮,将凝结核打到积雨云里面。两者都可以达到使水汽凝结加速,使下雨过程更快到来的效果。
^ 飞机喷洒凝结核降雨
以上人工降雨过程,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控制下雨的大小和地点,但是都是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要完全控制下雨过程,那是不太可能,毕竟,相对于伟大的大自然来说,人类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了。
不可以,人类科技还没有发达到这种程度,下不下雨还是要看天气。
很多人都以为有了人工降雨,人类就可以随意的控制下雨了,然后某地干旱以后总是有人说为什么不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工降雨只能是辅助降雨的一种手段,而且必须要有雨云才能降雨,而不能随意的控制降雨。
人工降雨分冷云降雨和暖云降雨,主要是根据云层的温度是否超过0度决定。
暖云降雨:云层温度高于0度的降雨为暖云降雨。暖云降雨的催化剂是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离子。
冷云降雨:云层温度低于0度的降雨为暖云降雨。冷云降雨的催化剂主要是干冰、碘化银等。
所以人工降雨只是人类发射了催化剂到云层,如果一个地区晴天没有雨云,那么是没有办法进行人工降雨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地区进行的人工降雨都是小雨,而且下一会就会停。因为目前人工降雨的效果非常有限。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