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子心语,我来回答。
题主所说的中国风画作,我的理解是中国风格的画作,也就是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以独特的艺术特征,绚丽的民族光彩,矗立在世界绘画之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差异,源于几千年来相互区别的民族传统。
首先,中国画家经常以诗入画,以印入画,以文字入画,其中以书法入画最重要。国画经常书法独有的笔法笔意来表现,因而它的艺术如章法、布局、以至结构造型的变化,与“西洋画”大不相同。
从透视学角度来看,传统的“西洋画”运用的是焦点透视法,国画则常用散点透视法。前者从固定的点上来观察对象,而后者国画则不断运动着,从不同角度来描绘事物。城墙里面的酒家,高山背后的古寺,在“西洋画”中不会出现,而在国画中却很自然自如。因为从运动的观点衡量,人当然可以看到山的背后或者更远更隐蔽的地方。如宋画《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例。它采用了运动着的“远近法”,像电影镜头自由移动,描绘了几十里的风光。
所谓散点透视,就是在运动中观察事物,这在生活中不仅真实,而且与焦点透视法一样,有它自己的科学依据。
从表现方法看,“西洋画”采用的是明暗描法,对光线与色彩的运用非常重视,在描绘面与体时显现了绘画的质感、量感和运动感。而国画线描与用墨,受书法笔墨的影响,自有它不同于外国的灵活性,它运用虚实、隐显、聚散、纵横、起伏、顿挫、强弱、紧慢等种种法则,同样体现了绘画的质、量、空间、立体和运动感。
如中国画史上的“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佳话,就充分说明了线描的妙用。又如明清版画中的《西厢记》插图以线描取胜。它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给人造成物体和背景色阶不同的感觉,既有层次又有距离,又生动地体现了立体感和空间感。此外,水墨的渲染,甚至是不用墨的空白处,也让人有置身于真的天空、云雾或茫茫大海中的感觉。由此可见,国画的笔墨,是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任务。这是对绘画艺术的一种创造性的贡献。
与其他传统艺术一样,中国画特别强调传神写意。如文人画的写意,以笔墨表现画家的思想感情、个性趣味。他们笔下的花卉禽兽与山水,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物”画,也就是说,优秀的国画,并不片面追求外形之似,而是“以形写神”,透过外形之似,探索人类无形灵魂的真实。因此,国画艺术的传统写意,并不是丢掉生活真实而不管,而是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更高更完美的艺术真实。
多谢文小姐诚邀,中国风应该是特指某种流行艺术和应用艺术中带有强烈东方文化元素的表现。昏鸦以为但凡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工作者都无法彻底摒弃掉自己的文化根性。绘画艺术也不例外,这完全是一种自觉的或说是血液里本就流淌着的遗传基因,无需强调和彰显。
中国画自不必多说,无论怎样惊天动地和推陈出新的风格表现都离不开墨色、宣纸等传统工具地束缚,都无法逃离东方艺术在文化上多元杂糅的特色。自带中国风,那怕你是以墨射书的行为艺术!
昏鸦在此为大家着重列举几位在西方艺术形式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和意象表现的画家,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些有益启发。
赵无极先生早期沉迷于大师克利的抽象表现主义,执着于各种新的艺术风格地尝试,最终还是“乡音难改”返于中国文化的源头“叶落归根”了。这种抽象是内敛和收缩的,是青叶白藕红莲花的文化融通。
离开形象和内容的笔墨的确是零,吴冠中先生的所言不虚,为笔墨而笔墨那就是无止境的扯皮。胸有成竹的前提是纤悉无遗地观察,以形写神的前提是对造型精准到位之提炼。没有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的只能是空穴来风而非中国风。
如果说达利笔下的梦境是对佛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之形象化再现,那么曹力对于梦境的阐释则完全是“庄周梦蝶”般的诗情画意,二者形同于貌合神离。
初观洪凌的油画山水会有一种异样的即视感,这不就是在用油画表现中国画吗?用西方的色调套了中国的笔墨吗?细品之下会发现他不过是试图说明无论怎样的审美差异和文化异同最终都是在形象和视感上寻求出路罢了。
昏鸦其实是批判中国风呢,自带的文化基因用不着去刻意彰显。诞生于这块土地上的艺术家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去表现都或多或少具备这种情结。
无论是何种流派风格,超现实、超写实、后现代、行为艺术……;无论是各种艺术形式,音乐、文学、绘画、雕塑、电影……只要是中国人创造的就必会带有中国特色。要想能感染和影响到世界的艺术也未必一定要去强调中国风,每个民族的艺术最终都要靠创作者的无比真诚来成就自身。
但愿中国风不要沦落为一种不土不洋、不伦不类的恶作剧吧,这个话题就先论到这里了,昏鸦也该归巢吃饭了,大家回见喽。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