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物理参数,对土壤水分及其变化的监测是农业、生态、、环境、水文和水土保持等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基础工作。土壤水分含量也是农业灌溉决策、管理中的最基础数据。测定土壤含水量可掌握作物对水的需要情况,对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现农业精准灌溉中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土壤含水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 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量常用重量含水率与体积含水率表示,重量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水分的重量与相应固相物质重量的比值,体积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水分占有的体积和土壤总体积的比值。体积含水率与重量含水率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土壤容重换算。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为了描述的方便,以汉字的形式表示它的计算公式。
((1)) 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土壤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重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
((2)) 以容积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容积占单位土壤容积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体积%))=水分容积/土壤容积×100%=土壤含水量((重量%))×土壤干容重。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结构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土重量,单位g/cm3。干土是指105~-110℃的烘干土。
(3)) 以水层厚度表示土壤含水量:将一定深度土层中的含水量换算成水层深度的mm表示,计算公式如下: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容积)) 。
((4)) 相对含水量:将土壤含水量换算成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以表示土壤水的相对含量,计算公式如下:旱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
土壤水分常数是指依据土壤水所受的力及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土壤含水量。它们是土壤水分的特征值和土壤水性质的转折点, 严格说来, 这些特征值应是一个含水量的范围。土壤水的类型不同,其被作物利用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在凋萎系数一下以下的水分属无效水,不能被作物利用;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量之间的水分,具有可移动性,能及时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属有效水;田间持水量以上的水分属多余水
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包括烘干称重法、张力计法、电阻法、中子法、γ-射线法、驻波比法、光学测量法、TDR法、FDR高频振荡法。
节选自本人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水肥一体化实用问答及技术模式、案例分析》一书。该书在新农资360,灌溉网,新华书店,天猫,京东均有销售。
土壤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比如说容重、比如说田间持水量等等。田间持水量其实也是含水量的一种,它是大多数植株可利用土壤中水的上限值。那么什么是含水量,其实可以将土壤含水量直接理解为土壤的即时水量,它是表征土壤某一时刻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测定土壤含水量时一般采用土钻法或者直接应用土壤水分探测仪进行测定。
以土钻法为例,测定时将土钻打入预定的深度,取出土钻,将所需要的土层中部的土壤放入已标记好的铝盒中,称量铝盒与鲜土的质量(盒重在测量之前称重),然后将之放入烘箱中,打开铝盒盖,将烘箱温度调至105±2℃烘干,冷却,称烘干土样质量,继续烘干至恒重,即可计算出土壤含水量。此时所得到的含水量为土壤的质量含水量。除了土壤质量含水量之外,土壤含水量还包括体积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这两个含水量也是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两个参数。土壤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土壤田间持水量即是指土壤充分灌溉后,经过24小时下渗后,土壤中所能维持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土壤质量含水量=(湿土重量-干土重量)/干土重量×100%。
土钻法测定土壤含水量虽然能够直指本意,但其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除了采用此种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张力计法、光学测量法、时域反射法等方法可以测量土壤含水量。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成型的水分探测仪,虽然精度有些偏差,但大体也能反应土壤的干湿程度。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