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意味着活着的全部意义。
因为有死亡,活着才有意义,才让人珍惜,活着的人才期待自己能够活得长些,再长些。倘若没有死亡,活着将变得无色无味。
电视剧《花千骨》里,爱到绝望的小骨最后诅咒曾深爱的尊上白子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
漫长的人生场长河,孤独永远的活着,等同于死去。花千骨是明白了死亡的价值,明白死亡带来的解脱的人。
因为死亡,生命才有悲伤,也才有欢歌。
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这句话是古希腊意一位哲学家说的。
一个死去的人,对他自己而言,其实已经没了意义,可对于那些依然活在世上的亲人,却是痛苦的,悲伤的,甚至是不幸的。
父亲或母亲去世,给幼小的孩子带来不幸;深爱的丈夫离世,让活着的妻子陷入思念的泥淖;慈爱的父母去世,这个世上最疼爱我们的就不存在了;幼小的孩子不幸夭折,把悲伤留给母亲。
为了能活下去,活着的人要想方设法跨越这不幸,对人生进行再造,我们需要坚强的活下去。
死亡就是生命和人算总账的时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的: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句话,总能时时给人敲警钟。人们常说,盖棺定论,人最怕盖棺论定,因为一生结束了,再也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总有人为了安慰我们,为我们寻找机会,所以孔子在《论语》里有:“朝闻道夕死,可矣。”
真的,可以吗?
将有多少遗憾!
人恐惧死亡,那是因为爱惜生存的缘故。
这句话是俄国作家陀斯绥耶夫斯基所说,他写了著名的《罪与罚》。
那个杀了人的大学生,当他真的按照周密计划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太,他并没有变得富有,没有拯救更多的人,他害怕了,他的那些理论的魔力也顷刻消失,唯有死亡最真实。
他不是胆小鬼,他只是眷恋活着,他想活着。当一个人对死亡怀有恐惧的时候,他是该庆幸的,因为他有活着的信念。
罗曼罗兰说:一切关于死的苦闷,对于强者无异是猛烈的鞭挞,它把求生的力量激得更火了。
因为有了死,生才变得荡气回肠;因为有了死,人们才把生命看得无限可贵;因为有了死,才有生命之火熊熊燃烧。
也正因为这样的认识,罗曼·罗兰一生都在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不屈的斗争。
所以,他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透这个世界仍然爱它。”
电影《镰仓物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列车通往的黄泉站,站台沾满了来迎人的已故者,这哪里是悲剧,这是团圆。”
死亡的人,过了奈何桥,到黄泉下,便与过去的亲人相聚。
死亡使死了的人另有去处,它对死者真的不是伤心事,因为新的生命已经在酝酿。
那里有父母、亲人,他们在等我们。死亡从这个角度,对死去的人是热情的,和富有诗意的。既然我们热爱活着,那也请热爱死亡吧。
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有这样一句话:生命有如渡过一重大海,我们相遇在这同一狭船里,死时,我们同登彼岸,又向不同的世界各奔前程。
光阴似箭,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着,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无所谓死,只是风。
这是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中的一句话,这正代表了村上春树的态度。我们只是一阵风,风来了,风又去了。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酒吧相遇,匆匆一夜后,直至死亡,二人再无相见。
在我们一生中,有多少人多少故事都是如此!我们和同学,甚至和那些短暂的朋友。村上春树以此表达一种淡淡的情绪:
人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没有波澜起伏,没有大开大合,有的只是人们偶然相遇,又匆匆一别。最终,只剩下了自己。
对于很多人,我们无所谓活着还是死了,只是一阵风。很多人对于我们,也一样,也只是一缕风。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死。
这是余华《活着》里的一句话。《活着》里,亲人一个一个先后离去,而唯一活到最后的福贵,在单调的生活里怀念着死去的亲人们。
没有一个人是主动来到这个世界的。
记得曾同过一个熟识的人说起,即便什么也不想做,也该感谢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个人却说,父母不是为了带我来到这个世界才生了我,他们生了我只是顺带,我有什么好感谢的?
不得不来,不来也得来。可当我们来了,谁不想把这一生好好度过,可又有多少人,多少时候,我们来没来得及认真一些,却已经不得不离开了。
福贵在富贵时,没有体会到活着的美好,却在贫穷时,感受到了人生——苦中有情。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天才音乐家亨德尔,才华已尽,又染重病几乎死去,当他活下来后,却迸发出了创作的激情和源泉,此后再未停止创作。
茨威格说:
“我尝试回顾那些发生在不同年代和地域间的群星闪耀的时刻——我这样称呼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像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夜。”
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亨德尔,被父亲要求学习法学,而他却倾心于音乐。他曾一度失去了创作力,随后又得了中风。
在死亡的边缘,因为对音乐创作的信念,因为对生命的不妥协,他离奇康复,不仅中风治愈,短期内又可以灵活地弹钢琴。
偏瘫,债主追债,他人的蔑视,都曾对他致命打击,他抑郁,怀疑,自我否定,了无生趣。而当他收到一个陌生人的词,他为它谱上了曲。
从此,他的才华再没褪去。
一个体验过死亡的人,活着更加灿烂。
这么说下来,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它意味着新生,意味着爱,意味着一切的美好。
死亡意味着感知的停止,意味着物质的身体机能丧失,需要更新重启感知。存在就是在感知,无感知不存在。
死亡的概念是人的精神意识,是人精神感知的事实,而不是存在中的真实。人早期的死亡概念,多是人长时间的间接的认识,如果没有公众舆论的喧染和书本的描写,人见到一个死去的人,也如同面对一个沉睡的人。
死亡的概念是前置的并不断被强化的精神意识,人自始至终只能感知存在,人不能感知死亡,连“我要死了”这样的念头,也说明人还在感知,还在活着,也从来每有一个死去的人,回来告诉我们死亡是什么,而其它人只能感知他人的变化,死亡只能是他人的感知事实,与本人没有意义。
感知的人,活着不能证明死亡,人死了更不能证明死亡,死亡真的存在吗?还是只有死亡的意识存在。
如果死亡不存在,那死亡是什么?是感知的停止和更新。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