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好!古代小孩长到二十岁就要加冠,《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男子长到二十岁时行加冠之礼,同时起别名(字),意味着从此就是大人了,社会与家庭都将按成人来要求他。戴冠是成人的标志,该戴冠而不戴,是"非礼"的。这在先秦时期看的尤为重要,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记载:"(齐)景公……被(同披丿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宫门),刖跪(因罪被砍去脚的人,这儿的刖跪指守门人)击其马而返之,曰:'尔非吾君也'。景公惭(指羞愧的意思丿而不朝(上朝)"。刖跪批评景公的理由是他披发未冠。《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未做官时“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可见古人对戴冠的重视程度。
成人冠礼
冠跟帽子形制不同,帽子是将头全部罩住,这是汉代以后的事儿。戴冠是指用冠圈套在发髻上,上面有一根不宽的冠梁,从前到后,复在头顶上,其作用是把头发束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冠圈两旁有丝绳,在颌(下巴)下打结,把冠固定在头顶上。这两根丝绳叫做缨,打结后余下的部分垂在颌下,称做緌(Wei),也起装饰作用。例如,《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述卫国内乱,子路(孔子学生)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放下武器"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了。因为丝绳断后冠会掉下的,子路为绾绳子而丢了性命,所以孔子感叹说:“君子死必正其衣冠。“
宗庙
既然戴冠对人是如此重要,那么古人的加冠仪式同样隆重。其过程在《礼仪.土冠礼》记载的很祥细:冠礼在宗庙举行,既将加冠的青年的父亲先要用筮(古代占卜方法)决定行礼日期,并用筮占卜请哪一位宾来为青年加冠。确定后把日期通知宾家。到行礼那天,将加冠者立于房中,其父请宾进门,入庙就位。将加冠者出房入庙就位,然后行礼。宾把规定的服饰加于青年,共行三次,称为始加、再加、三加,于是以酒祝青年,青年由西阶下,去拜见其母亲。见母后,回到西阶以东,由宾给他起一个别号(名字的字),礼才算完成。
占卜
加冠行礼也就是戴冠过程,先把束在一起的头发在头顶上盘成髻,用緆(一种二尺二寸宽,六尺长的淄黑色〉帛)把发髻包住,然后加冠(冠套),加上冠后还要用簪左右横穿过冠圈和发髻加以固定,簪也叫笄(ji),女子无冠,但也用笄固定发髻。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指头发短而稀少,插簪就有了困难。
弱冠
古人把刚进入二十岁的男子称为“弱冠",《曲礼上》:“二十曰弱冠”,王勃《滕王阁序》“等终军之弱冠,无路请缨“就是指将要行成年礼的人。一般冠礼是在贵族中间进行,平民百姓的冠却简单的多,叫帻巾。古代男子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和异族人。而未行冠礼的黄毛小子头发任其下垂,称为髫(tiaO),《后汉书.伏湛传》:"髫发厉志,白首不衰"。髫发一般指童子。平民不戴冠,发髻上复以巾,一直盖到前额,叫帻,应劭《汉官仪》上说:"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可见古代并非人人都要举行加冠礼,实际上行成年礼是王公贵族的专有。
汉代冕冠
(图源自网络,不便当刪除)
早在先秦时期,古代男子到了20岁会举行一个礼仪,来表示成年,礼仪的内容主要是给男子头顶加上冠,因此此礼仪被称为“冠礼”。冠是一种男子头顶的饰物,但是却有严格的等级分别,只有士族男子到20岁后才可佩戴,一般的庶人只能带个头巾。
到了汉魏时期,冠成了官吏的专用物品,平常门阀士族加普通百姓是不允许佩戴。不过冠还不是最高等级的饰物,比冠更牛的是冕,这个只能是由皇帝及皇帝以下的高官才能佩戴,而皇帝的冠冕又在形式上和高官有所区别,显示前者地位的崇高无上。
随着朝代的更迭,冠的发展变化也很大,到了宋代,秦汉时期的冠已经很少使用,冠的种类变得更加繁杂。以宋代为例,使用比较频繁的冠主要有以下几种:
通天冠,佩戴者:皇帝,场合:朝会等正式会议及活动。通天冠传承秦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人打造,宋代在前者基础上加以修改,高九寸,形状像山,正面直竖,以铁为冠梁,在冠前加有金博山。通天冠在皇帝每天上朝时候,还有一些正式的活动上佩戴。
远游冠,佩戴者:皇帝,太子及宗室诸王,场合:生活中。远游冠的形状和通天冠差不多,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冠前没有金博山,取而代之是冠前装有展筩。一般在皇帝生活中穿戴,冠的颜色与衣服颜色需搭配。
进贤冠,佩戴者:皇帝,文职官员。进贤冠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以冠上梁的数量来彰显等级,最高等级五梁进贤冠乃皇帝专用,场合与远游冠相同。三公及乡、亭候以上有封爵者佩带三梁进贤冠,诸卿、大夫、尚书、刺史、关内侯等佩带二梁进贤冠,朝中低级文官佩带一梁进贤冠。
高山冠,佩戴者:谒者,谒者仆射等。高九寸,以铁为卷梁,类似通天冠,无金博山和展筩。
武冠,佩戴者:武职官员、皇帝侍臣。顾名思义就是武官佩戴的冠,又称大冠、笼冠等。武冠上及两侧装有饰品,不同饰品代表不同职务人员。
法冠,佩戴者:侍御史、廷尉正、监、平等执法官员。法冠高五寸,以铁为柱卷,又称獬豸冠,取獬豸能辨是非曲直之意,传说这种神兽在面对人相争之时会用角去惩罚无理之人。
樊哙冠,佩戴者:皇宫卫士。樊哙冠高七寸,宽九寸,形状似平冕。传说樊哙曾将衣服撕开裹住铁盾,作为冠佩带与头上,闯入鸿门宴营救刘邦,后人一仿制其形状,二寓意其精神,制成樊哙冠,从两晋时期沿用。
小冠,佩戴者:普通百姓。小冠在东晋末期开始流行于民间,在北方使用比较多。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