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农村论远近几服是怎么论的?
农村现在论服就是一辈一服,同姓同宗族才论服,异姓只是亲戚不论服,亲戚超过三辈四辈就是乡亲或路人了,而同姓是同宗同族的二十世三十世还是一家子,出了五服或八服就不是近枝了。
农村每辈一服就是同父兄弟为一服,同祖兄弟为二服,同曾祖兄弟为三服,同高祖兄弟为四服,同天祖兄弟为五服,同烈祖兄弟为六服,同太祖兄弟为七服,同远祖兄弟为八服,同鼻祖兄弟为九服。
农村的服在白事上的分别是:父母故去,孝子要穿孝服,这孝服是,儿子孝衣外是用麻系腰,孝帽两侧钱上拴麻,鞋蒙白;二服堂兄弟孝衣外用布系腰,孝帽两侧钱上拴麻,鞋蒙白;三服兄弟孝衣和二服一样用布系腰,孝帽单侧钱上拴麻,鞋蒙白;四服兄弟也有孝衣,孝帽上无麻,鞋蒙白,五服兄弟有孝衣孝帽,鞋不蒙白;六服以外兄弟统统戴高孝,就是只有孝帽无孝衣;九服以外一般就出了祖坟太远了,白事可去可不去,孝帽可有可无,那就是出了八服了。
几伏的伏字,应该为“父”字或“服字比较准确。
用“父”字是指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等这样几代父辈的“父”的意思。好比说出五父了,那就是往上数六辈,是共同的祖老,往上数五辈,各自的祖老开始分支。
用“服”字,是指遇丧事的孝服情况,如斩衰、齐衰、大功服、小功服、缌麻服等。异姓人不戴孝,没有服,不上服状【服状是类似于现今的讣告一类的通告文书】,只有很亲的同宗才有服,才上服状:共父的人都称斩衰,共祖父的人都称齐衰,共己曾祖的人称大功服,共己高祖的人称小功服,曾孙为缌麻服。
斩衰服三年孝,孝服下边为毛边。
齐衰服,根据不同情况,有有杖期三年孝【承重孙】的;有不杖五个月孝的,有不杖期三个月孝的,孝服下边折边缝齐的。
大功服,九个月孝。
小功服,五个月孝。
缌麻服,三个月孝。
共宗同祖的人,在三五代可以讲清楚,但有些远在10代以前、20代以前甚至30代以前就己分支了,很难讲清是几父或几服了。
所以,古人就把每一代用一个字代表,从可以知道的那一代起,一字一字往下排,这就是每个姓氏的“派”,同派的人为一“父”或同一“服”,派可以防止同族人辈分混乱。
农村论远近几伏是怎么论的?
几伏就是几辈人,在农村有五伏这么一说。五伏为八辈。即爷爷,爸爸,自己三辈为一伏。曾孙,弦孙二辈为一生,往下是一辈一伏,共八辈人。
那“出五伏”是什么意思呢?精准一点来说说“五伏”应该是叫“五服”的,一般在五伏之内的人员,如果哪家有丧事的话,五服之内的人都是需要去的,五伏之外的就不用了。因为五伏之内的人都算亲戚,出了五伏的就不算亲戚了。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封建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老一辈的人们经常说:“出五伏”,现在许多人并不知道“五伏”是什么意思。其实,“五伏”又称作“五服”,从字面上讲,“五服”是指五种丧服。用不同的丧服代表着血缘关系的远近不同。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和荒服。
更通俗的讲,五服指的是五个辈分。在古代,五服之内的亲属去世都需要奔丧守孝。属于五服的五个辈分为,自己、儿子、孙子、重孙和玄孙。你自己与你叔叔家的孩子为两伏,你自己与你爷爷兄弟家的孩子为三伏。而且,在五服之内禁止通婚,即禁止近亲通婚,这样也是出于对后代健康的考虑。
农村之所以有“五伏”之说,是因为五伏与家庭的红白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更加具体的来看,人们把伏内人称为本份人或者自家人。伏外便称为乡党。因为伏内人与伏外人的问题关系到红白事的规模和礼节等习俗问题。过白事的时候,如果五服之内人的辈份低于亡者,那么,五服以内的晚辈们都需要披麻戴孝,去参加丧事。但对于五服之外的人则无讲究。
对于农村的红事而言,一般是在伏内人中挑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进行主事,伏内其他人根据与过喜事人家的关系远近进行安排,伏外人相对的事情就比较少了,一般伏外人进行随礼庆贺就足够了。农村的红白事有大有小,总的来说,红白事的参与者需要根据红白事的大小和亲属的远近关系来决定。
这就是农村人们常说的“五伏”和“出五伏”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