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其址位于今浙江龙泉县,因而名之。龙泉窑其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龙泉窑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生活用具为主,有碗、盘、杯、壶、瓶、罐等,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凌,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从窑址的瓷片来看产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两大类。其中白胎青瓷约百分至九十几,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质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应是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
南宋龙泉窑器型有碗、盘、盆、碟、盏、壶、罐、渣斗、水注、水盂、笔筒、炉、琮、投壶、瓶等应有尽有。
元代龙泉窑比宋时扩大了好几倍。浙江省、瓯江两岸的窑址已发现有200多处,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特点是造型大多胎体厚重,除继续生产宋时的器型外,创新品种有高足杯、菱口盘、荷叶盖罐、环耳瓶、凤尾樽等。质量不如南宋,胎质粗糙,釉面光亮者多,温润如玉者少,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贴花、堆花、镂刻、点彩等。纹饰题材丰富,有云龙、飞凤、花鸟、鱼虫、八仙、八吉祥、杂宝等,个别有文字装饰。
日本对于龙泉窑的推崇已融入自身文化骨髓之中,在日本重要的文化传承之中往往有龙泉窑的影子,龙泉窑在日本被称为“砧手”瓷。今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南宋龙泉窑青釉“蚂蝗绊”花口碗便是现藏于日本龙泉窑中最为著名的藏品。这件著名的龙泉窑背后还有不同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龙泉窑的起源
龙泉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今浙江丽水)而得名。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造瓷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统,其产品畅销欧、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成分和烧造工艺。每个时代的胎色、质地,釉的色泽和质感,都不尽相同。
龙泉窑在不同时期的工艺特色
北宋
龙泉窑在北宋时,整体技术愈臻成熟,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罐、盆等少见。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釉色青黄;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南宋
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南宋胎色白,深中泛灰。除继续生产北宋原有器物,出现八卦炉,鼎式炉,奁式炉,盆,胆式瓶,五管瓶,龙虎纹瓶等等。碗,盆器底较厚,挖足较浅,圈足宽矮,外底露胎。装饰以刻划花为主,线条花口五出,碗内刻云纹较多。南宋时期浮雕莲瓣纹较为流行,至南宋末期,莲瓣纹变得短而宽,紧靠,瓣中脉线突起。
南宋分白胎厚釉青瓷和黑胎厚釉青瓷
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色丰润柔滑,以粉青和梅子釉青最佳,足底露胎处呈紫色,俗称朱砂底。器物造型增加了不少仿古器物,鬲,觥,琮等器,弦纹和莲瓣纹为主要纹饰
黑胎青瓷胎薄釉厚,胎色灰黑,俗称铁骨,釉色青,多纹片,部分器物的口沿隐露胎色,呈紫褐色,圈底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器形以瓶、炉、尊、洗、笔筒、灯为主,纹饰较少。
元代
器物造型高大,胎色与南宋基本一致,色青中泛黄。新器型有高足杯、菱口盘、环耳瓶、凤尾尊、荷叶盖罐等等,装饰采用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划花纹略粗,线条奔放,出现褐色点彩。此外,还大量出汉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铭。盘,碗外壁的莲瓣纹长而窄,排列较疏,无脉线突起,不同与南宋。盘、碗底足一般挖足较深,有的深过外墙壁,外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露胎泛红,中心有釉。到元代晚期有的底足内全无釉,中心有乳丁状突起。
明代
明代与元代基本相同,但趋于粗糙。胎较粗,釉色青灰,釉薄而透明,光泽较强,盘,碗底一般不施釉,也有如元代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挖足粗率且较浅。纹饰有人物故事以及花托吉字,福,寿,金玉满堂等字。
圈底的鉴别
1,北宋中期到南宋中期,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足端无釉,碗,盘底较厚
2,北宋早期用拖珠垫烧,器底留有托珠痕
3,元代中期以后采用盂型垫具,器物外底中间一圈刮釉,中心有釉
4,南宋晚期至元中期,采用垫饼托住整个器足垫烧,足端无釉
5,明代又恢复圈足内放垫饼垫烧,外底无釉。
这个要注意鉴别
综上所述,龙泉窑在历史上三次辉煌都与宫廷对烧造技艺的不断提升摸索有关,不论是生产“贡器”,还是设立“官窑”,都是促成龙泉窑快速发展的最有力原因,龙泉窑器型花纹设计百花齐放,是中国古瓷器发展史上的光辉一页。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小灵猫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